宅男美女社
AD01

[仓库文艺复兴]Requiem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MP3]

音乐 宅男美女社 - 1

伟大作家的遗作,旷世奇才的绝响

这一期文艺复兴计划,我们来欣赏莫扎特的最后一部作品:Requiem(译作:安魂曲)

0a63e18f8f7a42cc711041c0f2e2e850.jpg 

安魂曲又被称作“追思曲”、“慰灵曲”,它是一种特殊弥撒曲——安魂弥撒曲(requiem mass),是用于罗马天主教悼念死者的祭奠仪式中演唱的合唱套曲,安魂曲的唱词与普通弥撒基本相同,只是删除了普通弥撒曲中情绪欢快的“荣耀经”和“信经”,代之以“愤怒之日”(dies irae,拉丁)、“永恒的光辉”(lux aeterna,拉丁)等曲,因此其氛围较后者更为肃穆与庄严。之所以称为安魂曲,是因为唱词首句以“Requiem aeternam”开头(第一句是“主啊,请赐予他们永恒的安息”),安魂曲这个名词在音乐上接受的人比较多,而教会一般将其翻译为追思曲。

而莫扎特这一版弥撒曲最为出名,可能并非作者才华的缘故。相当一部分可能是因为围绕着作者本身的种种谣言。

1791年莫扎特与妻子康斯坦采一起到布拉格参加自己的歌剧《狄托的仁慈》的演出,所有的神秘故事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动身到布拉格前的某一天夜晚有位使者造访了莫扎特家,他约莫扎特为匿名的委托人创作一部《安魂曲》,并先付了一半酬金,这位信使穿一件黑色的斗篷,使莫扎特顿生莫明的反感,而8月底莫扎特夫妇回到维也纳之后,信使再次出现催逼莫扎特交稿。
现在这位“黑衣人”(这又是出自好事者的臆造,因为黑色斗篷更接近地狱使者的打扮)的身份已经昭然若揭,他叫莱特杰普,全权代表弗兰茨·冯·瓦尔泽格伯爵,伯爵据说颇通音律且喜欢附庸风雅,常常出钱购买别人作品然后填上自己的名字以图流芳百世,1791年2月份伯爵夫人不幸去世,悲痛之余伯爵想到应当有一部作品在亡妻一周年时演出,于是他如法炮制请邻居(或者仆人)莱特杰普跑腿向莫扎特约稿,不管怎样他总算如愿以偿地在历史上留下了姓名,现在我们知道如果没有这个虚伪的贵族拍脑袋的馊主意莫扎特也许不会那么早早的死去。莫扎特当时的身体情况非常糟糕,病中的人容易产生宿命感或是许多健康人所不理解的怪念头,莫扎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那黑衣人就是索命的冥间使者,而《安魂曲》将是自己的临终绝笔。莫扎特曾经询问过黑衣人他所代表的委托人到底是谁?莱特杰普警告莫扎特不要乱打听,因为那位委托人不愿暴露自己的身份,这无法理解的解释当然令莫扎特更加过敏,于他加倍相信这神秘的使者来自冥冥之中。

简而言之,刚刚丧妻的弗兰茨·冯·瓦尔泽格伯爵在莫扎特创作《魔笛》时向他下了订单,便是这《安魂曲》,自感时日无多的莫扎特认为这是神的旨意,便夜以继日地谱曲,然而他最终未能熬过病情,留下部分未完成的《安魂曲》,交由他的助手与接任萨列里担任宫廷乐长的约瑟夫·艾伯勒创作,而后者在为两个乐章配器后被莫扎特的才华深深折磨,表示无法完成重任,全部交由莫扎特助手苏斯迈尔完成。苏斯迈尔虽然才华平庸,却是最了解莫扎特写作风格的人,他完成的部分虽说不会有莫扎特那般才华横溢,但却是最接近莫扎特原意的版本。

对于各路作曲家来说,安魂曲最重要的战场便是《Dies irae》(即:震怒之日)。在安魂曲题材中,这一段是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情感与写作技巧的乐章。在此莫扎特使用了d小调,从头至尾保持了快板的速度,使整个乐段震慑人心,庄严肃穆而又不失力量。这可能便是当时疾病缠身,自知不久于人世的莫扎特的内心体现。

[iframe]https://music.163.com/#/song?id=28527044[/iframe]

指挥是伯姆,老爷子水平真心牛逼。

最近肝小学期的项目,更新不太频。
伯姆我认为比卡拉扬水平要高,但不如后者有商业头脑。
这首能明显体现出一个道理:不要迷信卡拉扬。卡拉扬的版本继承了以往的搏击命运风格,就显得燥一些,而人声部分据说处理得并不算好。网上听了几个版本都不如伯姆的香。

AD01